2025年7-8月,在鲁渝协作框架的持续推动下,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百味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龚方圆、王玲娜、姜秋、赵霞、蒲高斌等十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联合技术指导组,深入重庆市开州区、秀山县等区县,对灰毡毛忍冬规模化种植基地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现场指导与系统培训,为推动重庆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灰毡毛忍冬绿色防控项目组团队成员察看了植株长势,并针对当前高温干旱时期易发的蚜虫等病虫害,现场开出"绿色处方",建议采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通过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建立生态防控体系,在花蕾形成期优先选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既能保障药材质量安全,又可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针对基地推广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优化方案。
专家组针对近年来灰毡毛忍冬种植基地存在的病虫害高发、土壤酸化严重等瓶颈问题,系统提出以“生态调控+精准施药”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方案,助力实现药材生产“减药提质”。王玲娜教授结合其团队在忍冬新品种“华金6号”栽培中的前沿经验,现场指导农户通过精细化冬季修剪有效改善园区通风透光条件,并亲自演示“20%甲氰菊酯乳油∶40.7%乐斯本乳油∶水=1∶0.5∶2000”的科学配比喷雾施药技术,强调关键节点联防联治。赵霞总监则依托企业自有专利技术,引入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和远程监控设备,构建起“田间实时监测—车间精准加工—实验室深度分析”的全链条数据联动机制,为实现病虫害预警与绿色治理提供数字化支持。蒲高斌教授针对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技术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细致讲解与培训,针对土壤pH值低至5.86的酸化板结问题,提出“生石灰调节+有机肥改良”的协同改良策略,并结合绿原酸生物合成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农户在改善土壤的同时提升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龚方圆老师发挥其在生物识别与生态防控方面的专业优势,指导基地技术人员开展病虫害早期识别与生态阻断,推动绿色防控覆盖种植全流程。姜秋教授则从栽培理论切入,系统讲解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提升农户对综合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配合施用腐殖酸类有机肥可使水肥利用率提升30%,同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在防草技术示范区内,团队创新研发的“鼠茅草生物抑草模式”引发关注——通过在灰毡毛忍冬行间种植这种耐阴草本植物,既能抑制杂草生长,收割后还可直接还田增肥,形成"以草治草"的生态循环。
据相关统计,自2024年灰毡毛忍冬绿色防控鲁渝协作项目实施以来,开州区、秀山县等地山银花质量显著提升,农残检测合格率大幅提高至98%,优质饮片年出口量增长3倍,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并带动1600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1.2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王玲娜教授总结强调:“鲁渝协作不仅是单项技术的转移,更是区域间技术创新体系的深度融合与生态共建。”
目前,开州区、秀山县已在多个示范基地全面推广项目成果绿色防控技术,预计未来三年内将在重庆中药材主产区实现技术模式50%覆盖。随着项目持续推进,开州、秀山有望成为西南中药材“技术平权”示范高地,为我国中药材绿色生产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实践样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